看過老一輩的人使用言語的戲謔,懂台語怎麼開玩笑,怎麼在諧音、誇飾上頭做文章,才能理解片中的對話,才會懂片中對話背後的幽默。我覺得語言的使用上,台語用得很細膩、文雅,只是現在失傳。後人已經不太會用這樣的方式,給人較深印象的反而是粗俗的一面。文化的衰退總是高級精緻的部份會先退場。
片中的人物都是不常上電視,也不一定被人們熟悉的人,但是他們的生活,「氣口」,應對,身態卻都讓我們熟悉。簡單的說,就是一種味道,只要看一眼就可以認出「這種人我知道」。煮菜給遊民吃的憨人師。有所成就,因古早味憶起過去的老董事長。主角的媽媽。要結婚的老情侶。這部片觀照的是社會基層、社會底層,百分之九十的人所處的世界。
小模、路邊攤、討債的、理事長、遊民、旅館後場、大學生、農民、失智老人、菲傭、老董事長、警員、長舌的中年婦女、凶悍(又胖)的中年婦女、討債變水腳的、辦桌主持人、伴舞的。
這些人串起了台灣的「日常生活」,給人一種「生活的味道」,這部片可以「看到台灣」,那些人交織出的一面給我「這就是台灣」的感覺。女主角的租屋,老闆娘的店舖,家庭主婦的廚房。場景佈置得很仔細,有考究,表現出生活的味道,給人真實感。片中多種語言的對話,台語、北京話、英語,不同的角色,說著他們自己的語言,又可以互相理解,反映台灣包容的一面。這種場景更添「在台灣」的真實感。
主角的際遇離奇,又合理。真的就像「演電影」。
一個小模,是個呆呆的女友。遇到(偽)流氓討債,有個總鋪師的爸爸,一個也在跑路的繼母,遇到三個召喚獸,和鬼頭師的徒弟談戀愛,炒米粉之後被推薦去參加料理大賽。和討債的以及失智的去到北部召喚獸安排的旅館(櫃台是他「鬥陣的」,台灣味的用詞),在頂樓練習料理,在地下遇到憨人師。
有煮菜的天份。可以扮愛將。很會跟人家social,跟召喚獸三人混熟。對事物有好奇心,三番兩次的來找憨人師。沾醬油的變成主廚。
主角的多層次。「真實,立體,普遍,獨特,衝突」主角正符合了這種「小說人物」的特性。她是不懂世事的女朋友,想紅的小模,傻氣的鄰家女孩,沒心機的小婉姐,有點心機的「愛將」,帶著好奇心的小女生,想念父親的女兒。
人與人生不也是這樣,有許多的面相。也因此,她讓人難以「判斷」,讓人無法決定「喜歡」或「不喜歡」。但是人人都可以喜歡她的「一部分」,電影人物就是如此的多面。
與她母親的相處很自然,母親對待她的方式,一句「沾醬油的」取代責罵、碎碎念。本應視為理所當然,在今天卻不然。現在見到太多反常,害我腦袋也開始反常。「在錯亂的標準中,頭殼就會這樣像我一樣秀逗。」這句話真是沒錯。
遇見憨人師的橋段猶如「愛麗絲夢遊仙境」,在都市空間中無盡的追逐之後,來到奇幻的地底空間,燈光漸次亮起,照出這個獨立世外的區域,正發生專屬的溫暖故事。
主角在那裡學習,問著同樣的問題「當總鋪師到底好在哪,為什麼要當總鋪師?」一直以來的問題在憨人師身上得到答案,同樣是個不失奇幻風格,又充滿人情溫暖的回答。
聽見總鋪師的起源,「古早心」「總鋪師的意義」「鄰居相助的氣氛」,以及「現在是不可能見到了」,感覺這一段也是這部片的起源。這段卻也讓人感到一點心酸,過去人們貧乏而溫暖,現在豐饒而冷淡。時代變遷當中,我們是不是忘了什麼在後頭,撿回來吧。
煮菜的角度很有趣,品嚐的反應每個都很誇張,就像真實版的小當家一樣。整部片奇幻、誇張、有趣(不過一板一眼者看不懂--例如正腐官員,或者偽裝的影評、評審,他們也無法接受「具衝突性的人物」),在生活的場景當中見到超乎日常的事發生,真的感覺在「看電影」。「你是在拍電影喔。」虧人說太誇張的時候不就這樣講,利用電影的這個特性,這一點想來有趣。真實感讓人感覺很親切,就像在自己周遭。而在這樣的地方發生這些超乎日常的事,這種反差就更讓人覺得誇張。因為這部片,我終於可以感受到好萊塢老是要紐約出事的感覺了。
因為濃縮許多台灣土地的「味道」,我會想買這部DVD的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