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文章是我打的,要轉請將下行文字都複製貼上。

 

「作主的人」的修養(張繼高)  【打字:doglu】

  「民主」這兩個字其實有著許多層面,不像目前我們這裡所流行的:(一)只談政治民主;(二)只有對政治有興趣的人才注意民主。

  事實上,「政治民主」在戰後這三十餘年來已成為一種政治圖騰。像選舉、組黨、質詢等等把戲,在天安門,在紅場,在柏林圍牆的東西兩面,在華沙工會的門裡門外,和在西敏寺與國會山莊裡是一樣的熱鬧。不信你可以試作一次剪報,不論西方或共黨獨裁國家;也不論真選舉或假選舉,那些人在大選期間所喊出的口號,內涵竟會是雷同的!因為凡是想「爭權」的人,起碼先得用嘴巴取悅一些人或一群人,而多數人的問題又永遠是那幾樣。儘管花言巧語,奉天承運,其內容的表達方式永遠是那麼模式化。真正的有思想的人或藝術家之所以不願接觸現實政治,受不了那種長期把口號、把模式化當做真理的樣子,或許是最主要的原因。

  近年來因開放觀光,加上政府經費較昔日寬裕,出國的人多了。一般人再看到西歐、北歐、美國、日本等高度開發國家之後,都已經默認了民主制度的可愛與可信。在那些國度裡,洋人把我們的三民主義(或同素異形體)施行得更為撤底。人家的富足、秩序、文化藝術、現代科技,在在使我們的觀光客留下了湛深的印象。大家不約而同的在想:「我們要等多久才會變成那個樣子呢?」其實,大多數人所嚮往與認同的西方民主,其精隨是藏含在「經濟民主」與「倫理民主」之中的。易言之,民主最重要的部份應該是一種「生活方式」。許多西方的知識分子早就懂得了共黨民主與非共民主的不同在於:(一)在東歐國家,只有在共產黨式的「政治民主」不存在時,或稀薄時,才會出現經濟、倫理上的民主;(二)在西方國家,政治也許是真正民主了,但所呈現的「經濟民主」卻是可以議論的。因為「純粹的」民主經濟只會形成巨大的貧富不均,這是有違平等精神的。如不採取社會福利制度用來中和之,那種民主生活也不怎麼可愛。

  這是一些很淺顯的現象。但觀光客(或不曾用心研究問題的人),雖然對歐美國家的民主生活方式心嚮往之,但大多數人多半會含糊地相信:只要是「人民作主」的政治制度,就是好的。固然,這是非常正確的觀念。毫無疑問,眾多人的智慧至少不會低過一位英明的君主;而且當政權真的為民選的代表所執行時,絕不會有少數人因多數人的損失而獲得利益。問題是:作了主以後的人民,雖然快樂,可是並不輕鬆。因為他們在成年之後,必須要履行許多責任,例如:
  (一)對公共事務的參予與關懷--例如美國早期的town meeting(有如我們的里民大會)大家不僅要熱心參加,而且對水溝、垃圾、路燈、互助、防盜等問題,要有一種源於內心的責任感。這種參與的行為,才是民主的根源。
  (二)守法--服從法律並尊重法律,自我公正是民主的基礎。
  (三)不了解問題的人,怎能作主?也沒有資格負擔責任,監督政府,從事立法,並做決定。

  因此,缺乏知識和法律,不能自律的社會與人民,距離真正的民主是遙遠的。在民主條件成熟的社會裡,人們似乎該有佛陀的那種擔當:「要自求解脫,切勿求助他人。」目前我們這裡,馬路不乾淨,找政府;交通亂,找政府;孩子不唸書,在外面偷東西,更要找政府;一個坐公車的人連六塊錢都不肯事先準備好,風化區的繁榮,色情的氾濫,走私與盜賊的猖獗,冒牌貨和盜版書的暢銷,都要靠政府去取締。在人家民主的國家裡,像這類事,「作主的人」都會自覺地先負起該負的那一部份責任來。管管自己,管管丈夫和孩子,參與里民大會,支持消費者協會,自己先守交通規則,絕不買翻版唱片,用負責的態度來應付社會,用知識和理性來處事和投票,再用感性來生活;大家都這樣,離民主生活方式,雖不中亦不遠矣!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-民國71年12月10日《聯合報》副刊


順便請台灣最弱勢的農民來說說話:

VTS_01_2[(011421)22-08-15].JPG VTS_01_2[(011488)22-08-31].JPG VTS_01_2[(011571)22-08-36].JPG VTS_01_2[(011678)22-08-43].JPG VTS_01_2[(011719)22-08-46].JPG VTS_01_2[(011838)22-08-52].JPG VTS_01_2[(011932)22-09-03].JPG VTS_01_2[(012000)22-09-07].JPG

以上圖片來自《無米樂》這部影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g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