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就在一個多月前,普林斯頓的非主流實驗室宣布熄燈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工程異常研究實驗室(PEAR)(名字很長,不用去記他啦),主要在研究心電感應的研究機構,因為最後資金越來越少,決定關閉了。這是2月13日自由時報的新聞。節錄在下:
<鑽研心電感應近30年/普林斯頓非主流實驗室 吹熄燈號 >
PEAR打從一開始就是科學界的異數,它的長壽適足以說明科學界同儕審查制度的優點與限制。......
3月1號,自由時報有篇新聞刊出,標題是<挑戰注意力,世新推出腦波電玩>節錄在下:
學製作推出的遊戲,玩家除了鍵盤之外,還必須頭戴腦波探測儀器。以足球射門遊戲來說,畫面上的瞄準器會快速地左右晃動,但如果玩家非常專心,瞄準器就會晃得非常緩慢,踢進球門的機率就非常高。
<鑽研心電感應近30年/普林斯頓非主流實驗室 吹熄燈號 >
PEAR打從一開始就是科學界的異數,它的長壽適足以說明科學界同儕審查制度的優點與限制。......
PEAR把錢花在各種隨機運動的機器上,包括擁有數位字幕顯示的電器盒。以電器盒為例,受試者坐在電器盒前,盒子會隨機秀出高於或低於一百的數字。工作人員指示參與者專注於「想高」或「想低」,再看出現的數字。經數千次反覆動作後,研究人員特意檢查結果與隨機機率的差異,發現人的思維確能輕微改變電器盒行為,約每一萬次可改變二或三次。
嘉恩強調,如果人類的心智能改變機器運作,那思維就有可能改變生活裡的許多事物。大多數科學家反應冷淡,普大約七百位教授更無人加入PEAR團隊。知名期刊也拒絕刊登PEAR的論文。一名編輯曾揶揄嘉恩說,「如果你能把論文心電感應給我」,就會考慮刊登大作。(取材自紐約時報)
3月1號,自由時報有篇新聞刊出,標題是<挑戰注意力,世新推出腦波電玩>節錄在下:
學製作推出的遊戲,玩家除了鍵盤之外,還必須頭戴腦波探測儀器。以足球射門遊戲來說,畫面上的瞄準器會快速地左右晃動,但如果玩家非常專心,瞄準器就會晃得非常緩慢,踢進球門的機率就非常高。
另一款賽跑遊戲,玩家操縱的角色在虛擬的鄉村、城市間奔跑,還要躲避一些障礙、威脅;玩家如果非常專心,角色奔跑速度就會大為增加,也會比較容易成功過關。
看到這兩篇報導之後,我心裡有些遺憾,也有點疑惑。遺憾的是有一間頂尖的學校,在研究著人類所看不到的事情,努力的去專研大眾所輕視、存疑的事物,那豈不正是科學的精神:達成不可能的夢想。而現在竟然還是敵不過大眾而消失了。疑惑的是,人類為何只相信看的見的事情,對於他們不認識的,就極力否認、打擊。
有些事情,是相信了就會成真。我是這麼相信著。不然,外國人信耶穌幹嗎?台灣人信風水做啥?就因為科學無法證明就拋棄,似乎是太狹隘了。
全站熱搜